作者:小编 日期:2025-02-16 16:37:38 点击数:
养老院是专门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全面照护服务的专业机构,其主要目标是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
养老院行业包括多种类型的机构,如养老院、养护院、颐养院、长者照护之家和老年公寓等,这些机构通常具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和设施,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按照不同服务领域的功能和属性来分,养老产业服务可分为养老照护服务、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老年健康促进与社会参与、老年社会保障、养老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服务、养老金融服务、养老科技和智慧养老服务、养老公共管理和其他养老服务。
养老照护服务指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护的服务,包括居家、社区及机构照护等,旨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适应场合涉及家庭、社区或专业养老机构。
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涉及为老年人提供的预防保健、疾病诊疗及康复护理服务,关键在于强化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提供专业和综合的医疗资源。
老年健康促进与社会参与包含老年体育、文化娱乐、旅游与养生等,着重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互动,旨在促进老年人的社会融入与活力保持,适用于公共场所、旅游地点及休闲中心。
老年社会保障涉及社会保险、救助、慈善与社会福利等,关注老年人的财经安全和社会支持网络,对于防范老年贫困和提升生活保障水平至关重要。
养老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服务涉及为老年人提供的终身学习与技能培训服务,有利于老年人保持与社会进步的同步,适合在各类教育机构和社区中心进行。
养老金融服务指为老年人设计的商业保险、养老理财等金融服务,帮助老年人管理财富,并确保养老资金的安全与增值,相关服务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提供。
养老科技和智慧养老服务包括运用科技手段提供辅助生活、健康监护与紧急救援的智能产品和服务,这些技术的使用可以让老年人生活更为安全便利,而其应用场合日渐从个人住宅扩展至公共设施和养老机构。
养老公共管理指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在养老领域的规划、管理与服务工作,这些活动构成了养老产业的公共支撑系统,为不同领域的养老服务提供政策、监管和指导。
其他养老服务包含协助老年人完成的日常事务和特殊需求相关服务,以及现行分类尚未明确覆盖的养老服务领域,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服务环境通常是多样的,从家庭到社区再到专业机构均有可能。
中国养老院行业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949-1977年的萌芽阶段,以政府开办的福利性养老机构为主;1978-1999年的启动阶段,老龄工作机构和老年法规逐步建立;2000-2011年的高速发展阶段,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包括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2012年至今迈向成熟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比例提升以及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养老服务市场进一步完善,智能化养老和医养结合模式得到广泛推广。未来,行业将向高质量、智能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中国养老院行业在此阶段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基于计划经济背景,主要由政府开办的第一批福利性养老机构提供粗放式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主要针对五保、孤寡以及优抚对象等,政府资源为主要支持来源。养老院特点是规模小,设施简陋,服务单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开始探索解决社会养老问题,1996年,中国制定了历史上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龄工作机构、老年法规、养老机构和管理规章首次出现,养老服务开始独立发展。养老服务从单一的政府供给向多元化社会力量参与转变,市场化初步萌芽。服务对象逐渐向有需求的社会老人开放。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总人口的6.96%,标志着中国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键词。此后,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200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和200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细则》,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养老服务逐步多样化,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模式逐步推广。商业养老机构开始出现,但数量有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包括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和机构养老。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逐步完善,开始注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精神需求,养老服务业态呈现多样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高质量养老服务的需求增加。以及随着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养老服务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大量社会资本进入养老行业,商业化养老机构快速增长,高端养老社区逐渐兴起。民间资本、外资纷纷进入养老市场,形成竞争格局。此外智能化养老服务开始普及,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增加。医养结合模式得到广泛推广,提供全面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养老院行业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主要环节。上游环节包括医疗设备供应商、康复器材供应商、护理服务等,主要作用是为养老院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中游环节主要是养老院运营机构,这些机构的核心作用是为老年消费者提供居住、餐饮、医疗、康复等全方位的服务。下游环节则是老年消费者。
中国老龄化加剧导致养老需求增加,但养老服务行业存在信任危机,需加强监管和提升服务质量。截至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21.1%,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5.4%,老龄化问题严峻。同时,独生子女赡养老人成为难题,空巢老人数量剧增,进一步促使了对第三方养老中心的需求。然而,养老服务行业却存在诸多问题,如设施、服务和管理不足,跑路情况频发,虐待老人事件曝光等,导致行业声誉受损,入住率下降。
调研显示,大众对国内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评价普遍较低,分别仅为4.66分和4.44分,且大部分人不知道或没有认可的养老机构或居家养老服务供应商。解决这一信任危机需要政府和行业的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提升服务质量和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等措施,以重建消费者信任,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2017年—2022年,养老院行业市场规模由434.63亿人民币元上升至529.11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4.01%。预计2023年—2027年,养老院行业市场规模由536.9亿人民币元增长至553.92亿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0.78%。
公办养老院的社会化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目前主要以敬老院为主体,其主要职责在于保障特困供养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2023年,中部一个县城的农村养老机构总床位数为1,935张,入住老人总数为568人,床位使用率不到30%。而在这些入住的老人中,仅有62位社会老人,占比为11%,其余均为特困老人。然而,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愈发多的特困人员得到了更为灵活多样的救助方式,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养老院安置,传统养老院将更多为社会老人开放,养老资源将得到高效利用。
近年来养老床位利用率一直维持在50%左右,反映出当前养老体系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先,传统家庭养老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许多老年人及其家庭更倾向于在家养老。其次,养老院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机构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护理和服务,影响了老年人及其家属的选择意愿。此外,高昂的费用也是一大障碍,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入住养老院的经济负担过重。
目前,一些大城市的高端养老院的月费甚至可以达到普通工薪阶层月收入的数倍,而在农村地区,农村老年人对养老院费用的接受度通常在500元以下,高于2,000元的费用基本无法承担。
中国的养老院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养老院行业呈现以下梯队情况:第一梯队包括泰康之家和乐成等企业,这些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和广泛的业务覆盖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第二梯队由九如城、太平养老等公司组成,这些企业通过独特的服务模式和灵活的市场策略保持竞争力。第三梯队则由绿城、随园等企业构成,该梯队企业通常依靠区域性优势来争夺市场份额。
泰康之家引入美国的CCRC模式,不仅满足居民的核心需求,还通过活力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和科技养老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服务。此外,泰康健康财富规划师(HWP)结合寿险、金融和实体服务,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截至2022年2月末,HWP从业人数已近8,000人,同比上一年度增长近60%,实现累计标准保费超30亿元。
而光大养老通过与顶级公立医院展开合作,打造医联体模式,实现医疗与养老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协同,为老年人提供包括康复医疗、专业护理等在内的全方位医疗服务。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养老服务需求的增长,愈发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养老院行业,加剧了市场竞争。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一些知名品牌和连锁机构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和创新运营模式,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市场集中度有望逐渐提高。
图表:2022-2024年中国养老医院需求量变化趋势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02-05
2024-10-30
2025-01-12
2025-01-12
移动商城
抖音店铺二维码
快手店铺二维码